國慶假期餐飲需求激增,團餐產業創新能力顯著
據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的“國慶”黃金周居民消費平穩增長,餐飲企業國慶長假期間日均交易筆數和日均交易金額,分別同比增長70%和47%,其增速高于清明、端午、五一、中秋等法定假期,部分省市公布了國慶期間重點監測的大型餐飲企業營收數據,比如湖北和云南的同比增速都超過10%;如果以2019年為基期,湖北、河北的大型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收增長都超過9%。
今年國慶,北京、南京、杭州等不少城市提倡國慶假期不出市“就地過節”,“家門口”成為許多市民旅游出行的首選。數據顯示,國慶假期,全國商場單日總客流在10月3日達到峰值,超1.3億人次,環比節前最近一個周末,上漲近3成。然而,超長假期,和許久不見的親友們一起邊吃邊聊,才更有過節的味道。這個國慶,相較一人食、爆款單品、2-4人份的套餐,4人份及以上的套餐訂單,較節前上漲2.6倍。據悉,不論是本地餐飲、景區餐廳或網紅餐廳均出現“一位難求”、“排隊等號”,甚至提前預定等現象,旅游餐、家宴、婚宴、親朋聚餐等團體用餐形式成為國慶黃金周餐飲市場主流。
據武漢市餐飲協會統計,10月1日至7日,市區30家大中型餐飲門店平均日營業額達50萬元,更有多家大型餐廳日營業額破百萬元,營業額同比2019年上升18.9%。據統計分析,湖錦、三五醇、艷陽天、小藍鯨、樂福園、九龍等餐飲大店,客流量主要為婚宴、生日宴、壽宴;粗茶淡飯、湖濱客舍、夏氏砂鍋、紅鼎豆撈等特色餐飲店,客流量主要集中在商務宴請、家庭聚餐以及旅游打卡上。顯然,團體餐成為這個黃金周的熱賣點。
假期餐、旅游餐能否成為團餐行業新增點?
通過今年國慶餐飲的消費形式來看,以“本地游”為主題的用餐可以成為團餐創新的新方向,“節日主題+團體用餐”形式團餐行業新增點:
地域特色融入團餐場景。如,位于四川交投雅康的高速天全服務區,結合地處大熊貓生態文化旅游線的特點,全力打造全國首座“大熊貓主題文化服務區”,具備突出的旅游屬性及旅游流量導入能力,經營業態豐富并引入了包括肯德基、貓屎咖啡等國際一線品牌,以及椒麻雞、蘆山根雕等地方特色品牌和熊貓出發等文創品牌,為旅客吃、購、娛、憩、游提供高品質、多樣化選擇和體驗。
2020年,上海麥金地集團董事長孔德順提出,團餐企業可探索以標準化的方式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團餐業務。未來將會誕生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專業團餐公司,團餐企業可順勢將團餐與當地文化、飲食特色等相結合,打造具有城市地標性的“主題團餐餐廳”,為服務區工作人員及旅途友人提供安全化、標準化,并極具特色的團體用餐服務。
零售模式融入團餐服務。一家餐廳心儀的美食,如正宗的糕點、新奇的甜品等,能夠給顧客留下深刻的記憶感,順帶打包幾盒饋贈親朋,這種消費場景自然發生,更加符合和順應顧客的消費心理。
團餐企業在供餐服務之外,可根據節日主題、當地飲食文化等,打造一些適合團體外帶、適合做伴手禮的美食禮盒或單品,如地方特產、糖果、半成品等,是品牌傳播的良好途徑。
團餐食堂開設小檔口,堂食外帶兩不誤。團餐的服務形式理應多樣性,除團體送餐外,食客們還可以到店堂食,尤其是旅游季客流量居多,團體出行用餐大多堂食,為了有效地緩解食堂容納顧客的壓力,避免長時間排隊,團餐食堂可開設小檔口,高效出餐的同時,滿足食客們的外帶需求。
團餐節日營銷需把控好周期性。由于團餐的消費群體大多較為固定,節日營銷的周期不宜過短,如節日前提可以策劃為期三天的預熱活動,給到店的食客們提供清晰的活動印象,同時能夠引起新團體的關注。另外,還可以善于利用連環假日,這樣也可以拉長促銷的周期。比如勞動節+母親節+六一兒童節;教師節+中秋節+國慶節;感恩節+圣誕節+元旦;春節+元宵節+情人節。
國慶假期,除了見證餐飲消費新趨勢外,各類商家也推出了分享優惠券、消費優惠券送現金紅包、熱門電影票及免費探店試吃等活動,團餐行業也應多元化經營,將節日、服務場景、福利營銷等方式結合到團餐運營中,團餐發展需不斷創新。